當我們在談到自由的時候,通常指的是有形的自由,如言論自由,行動自由,集會結社自由等等,他們多半有法律規範。但有一種自由是無形的,也沒有法律約束,而是自己給自己的枷鎖,這就是思想上的自由。
很多人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心靈卻關在象牙塔裡。思想是狹隘的,受限的。他們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而受到一些意識形態和既有思維的影響。他們高喊自由,但不知道自己的思想是關在牢籠裡。這些思想上的不自由,往往比外在的不自由更加可怕,對一個人的影響也更大。比如說:
意識形態的壓力:
特定的意識形態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使人難以接受與此不同的觀點。若個體的信仰或觀點偏離主流,可能會被視為異類,導致孤立感。
同儕的壓力:
同儕或社交圈的壓力經常會影響一個人的選擇和行為,特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某些想法被視為“酷”或“正常”,而不同意見的人會受到排擠,這種壓力會迫使他們放棄真實的自我,以迎合他人。
心理自我設限:
個人因缺乏自信而產生自我懷疑、恐懼或低自尊的心理而自我設限,可能因擔心失敗、害怕被批評或對自身能力的質疑,而喪失主見,放棄探索新機會的可能。
這些無形的限制是內在的,或由他人無意中強加,對個體的自由意志構成潛在的壓力,在生活中不知不覺的影響著人們的選擇和行為。
我常有機會接觸到年輕人,我發現在台灣和在美國的年輕人有一點很不一樣,當你問五個年輕人對某一件事的看法,在美國,這五個人可能有五種不同的看法,可是在台灣,他們的看法卻往往是一致的。美國的年輕人多半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敢和別人不一樣。 在台灣,大家卻很在意什麼是主流意見,懼怕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產生孤立。。
這種情形是值得警惕的,如果我們的思想是受限的,就很難有新思維和新創見,這不僅對個人也對國家社會的發展有不良影響。現在我們的年輕人都太容易被輿論或他人影響。很多自以為新派或前衛的年輕人,被人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自認為是自由與開放的,其實思想卻是被別人牢牢控制住的。
思想的自由掌握在自己手裡,但可惜的是很多年輕人放棄了這種自由,這不僅限制住自己,也限制住了我們國家的未來。外在的自由可以爭取,但思想的自由卻要自我覺醒。加州理工學院的校訓是“真理必教你得以自由“(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這是聖經裡的一句話,意思是要我們追求真理,只有知道真理,才能讓我們得到真正內心的自由。但真理是要靠自己追求的,不是別人告訴你的。如果我們的思想是被人鉗制住的,如何才能找到真理,如何才能真的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