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竹女中改隸為陽明交大附屬中學的訊息,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竹女辦得好好的,陽明交大為什麼要去插一腳?其實一個大學附屬中小學,很多地方都有,但多半有特定的教育目的,我不知道陽明交大和竹女的目的是什麼?
在美國也有附屬於大學的中小學,它們叫做叫做實驗室學校 (laboratory school)。最早的Lab School是著名的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於1896年在芝加哥大學創立的。顧名思義他建校的目的是要做他的教育實驗。後來陸續有其他學校跟進,也都是為了嘗試新的教學理念。他們多半有教育學院,這些附屬的學校成了教學的實驗室和訓練未來師資的地方。
美國的中小學學程相當有彈性,所以利用附屬學校做為教育的實驗室是可行的。可是在台灣,中小學受到教育部嚴格的管控,做這種實驗性教學是相當困難的。
陽明交大若要把竹女納為附屬中學,他們必需回答:要實現什麼新的教學理念?這些理念與現有的體制有何不同?如果答案只是如校方所言要加強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 的教學,那就大可不必,因為這些只是教學的內容,而非教學的方式與體制的改變。要做這些事,現在就可以做,根本不必設一個附層或實驗性的學校。
其實大部分研究型大學是沒有附屬中小學的。中小學是通才教育,強調的是五育並進及健全人格的養成,大學則是專業人才的培養,這兩者目的不同。如果我們把大學那一套專業知識過早地教給高中生,恐怕會揠苗助長的適得其反。
加州理工學院在上個世紀初,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Throop University轉型為舉世聞名的 Caltech 時,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原有附屬的中小學部門分割出去成多獨立的學校,因為他們知道學校的目的是培養第一流的科學家,做第一流的科學研究,而不是中小學教育。當時分割出去的中小學現在還在 ,名為 Polytechnic School,是非常有名的學校。原來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二流學校,變成了兩個第一流的學校。他們不是因為合併,而是因為分家。
陽明交大和新竹女中要分要合?千萬要想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