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毛公鼎惹的禍
毛公鼎是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但就是因為這個國寶讓一個家庭破碎,讓一個才子鬱鬱而終。這件事並不是發生在古代,而是發生在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近代名人身上。
葉公超是我國著名的外交官,政府遷台後,他是第一個外交部長,後來又做了駐美大使,他被許多國外領袖及政治人物認為是一個外交奇才,他的英文造詣極佳,他用語之精準用辭之優雅,許多歐美人士自嘆弗如。
葉公超原來是一個學者,曾為北大清華及西南聯大教授。他很早就出國留學,在美國獲得學士學位後,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1926年返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當時只有22歲,是北大最年輕的教授,又曾兼課清華及其他學校。學問好,人長得英俊,是很多學生愛慕的對象。這時燕京大學物理系的學生,袁永熹,也慕名前來聽課。袁永熹氣質出眾,是燕大校花。葉公超一見傾心,展開追求。在袁永熹畢業後二人結為夫妻。
袁永熹個性沉穩,不愛虛榮,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葉公超恃才傲物,交友廣闊,但脾氣不好有大男人主義。有一次朋友來家中吃飯,葉公超嫌菜不好,當場摔筷子罵人,袁永熹一語不發坐在旁邊,等葉公超駡完了,才淡淡的說了一句:你氣完了嗎?繼續招待客人吃飯。據客人描述,袁既站住了理子也為先生保住了面子。雖然雙方時有不合,但袁的容忍維繫了家庭。
抗戰爆發後,葉公超轉赴西南聯大任教,平靜的生活有一天忽然被一封信打亂。信來自從小將他撫養長大的叔父,葉恭綽。葉恭綽曾任國民政府交通總長,也是一位收藏家,此時正是毛公鼎的擁有者。毛公鼎在清朝道光年間出土後,幾經轉手,民國年間落入葉恭綽手中。葉恭綽為保護國寶避免落入洋人手中,將毛公鼎秘密隱藏。抗戰後上海淪陷,葉恭綽逃往香港,毛公鼎卻留在上海,於是他寫信給葉公超,要他設法將鼎運出免得被日本人搶走。
葉公超收到信後,立即潛返上海,但不幸行跡走漏被日軍所捕,日軍嚴刑拷問,葉公超始終沒有透漏國寶下落。葉家人士四處奔走,設法營救,其中有一位就是葉恭綽收養的女兒葉崇范,也就是葉公超的堂妹,據說葉家做了一個仿冒的鼎,騙過日本人,葉公超才得以釋放。葉崇范活潑外向,葉公超被救出後,兩人日夜相處,萌生感情,最後演變成婚外情。這件事袁永熹知道後,非常生氣,再加上過去的種種不合,心灰意冷,就帶著一對兒女在1945年遠走美國.
葉公超是一個英俊而風流的人物,後來踏入仕途成為外交官,紅粉知己雖多,但不願被他們羈絆,所以也不想和袁永熹離婚,兩個人就分居兩地,各過各的日子。據說後來在少數幾次外交場合,袁永熹還曾出面為葉公超撐個場面,不過事情 一結束就立即走人。袁永熹長居美國,過著平淡的日子。葉公超到台灣後始終單身仍過著瀟灑的日子。他晚年時醉心書畫,1981年病逝台灣,臨終前一直盼望妻子和兒女能夠回來,但始終沒有盼到。袁永熹連喪禮也沒有參加。
毛公鼎從日本人手中搶救出來後,最後捐給國家,成了我們故宮的寶藏。可是就是因為它,讓葉公超與袁永熹這一代才子佳人形同陌路。被人稱為文學天才外交奇才的葉公超,鬱鬱以終。當年轟動一時的師生戀,落得如此下場,是不是都是毛公鼎的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