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人腦 vs. AI

  人腦 vs. AI                      


我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寧可花大錢去訓練機器,讓他們有類似人類的智慧,而不願花同樣的錢去訓練那些從來沒有機會接受教育的人,讓他們獲得知識。AI或許能成為人類超強的幫手,但只有人類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


馬斯克野心勃勃的宣稱,要創造一個世界最強的AI公司,xAI,他的口號是,“UNDERSTAND THE UNIVERSE”。好大的口氣,認為用他們的技術可以解決宇宙所有的問題。這家公司的超級電腦 Colossus super computer, 目前已有20萬個GPU。最終的目標據稱要成為一個有五千萬顆GPU的超級AI中心。一個GPU module所需要的電量大約是700瓦,大家不妨算算他將來會吃掉多少電。


AI的龍頭 Open AI,預計在今年底會有一百萬顆CPU,光是這些所需的電就要700MW。如果加上冷卻和其他附屬設備,它需要的總電力接近 1 GW。這相當於一個核能發電機組的容量。他所需要的總投資金額,算下來會是天文數字。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 真的需要這樣做才行嗎?我們可以用錢買很多東西,但對宇宙的了解可以用錢買嗎?牛頓和愛因斯坦是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最有資格說了解宇宙的人。他們有用 AI 嗎?他們是用錢培養出來的嗎?


我不相信AI能做到牛頓和愛因斯坦做到的事。人類的思維和AI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歷史上偉大的科學的發現,常常是出自直覺的靈光乍現,愛因斯坦憑空的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讓他發現了相對論,牛頓被蘋果砸在頭上而腦洞大開(當然是開玩笑)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AI 靠的是歸納,他可以儲存大量的資訊,然後在裡面找出規律。但人類的想像力卻可能讓我們有天馬行空跳躍性的思維。印度的天才數學家,拉曼努金 Ramanujan,曾說他所發現的數學定理,很多都是他相信的女神告訴他的。你說這種靈感AI 會有嗎?


世界上有14%的人是文盲,有10%的人無電可用,若給這些人機會,他們中間難保不會出一些天才,甚至像愛因斯坦那樣的人。我們為什麼不花一些錢去幫助這些人?去幫助他們接受教育,改善生活?若把這些龐大的AI建設經費用在這些人的身上,我相信所得到的回報一定更大。要想對宇宙有更多了解,去教育人才,發掘人才,應該才是正途。。


AI的發展讓人信心爆棚,只要有強大的AI什麼都能做。這讓我想到聖經裡的一個故事,曾經有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於是著手興建一個高塔,認為可以通天,上帝看到後,認為人過於驕傲自大,於是變亂了他們的口音,讓他們彼此不能溝通。結果這個塔就半途作廢。現在AI需要的資源那麼多,到時候大家極有可能會爭奪晶片,壟斷技術,搶奪能源⋯而大打出手。AI發展的太快,它將來所帶來的衝擊是好是壞實在很難講。,


最近美國與沙地阿拉伯簽訂AI合作開發案。要在沙國建立AI研發及數據中心,當完成時他的規模將達到 6.6GW. 他的能耗需要用大約七個核能發電機組才能應付。如果全年滿額運轉的話,他的年耗電量將高達58TWh。如果再加上電力損耗及冷卻所需的電力,他的耗電量將高達70TWh。這個數字大約等於 4000個廣島原子彈所釋放的能量。差不多相當於一個中型國家全年的用電。


美國之所以願意把AI重心放在沙地阿拉伯原因很簡單,第一他有錢,第二他有用不完的能源。他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國,廣大的沙漠,也正好是太陽能發電的基地。所以美國這個動作不是因為沙地阿拉伯的技術能力,完全是基於能源與地緣政治的考量。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AI的快速崛起將加速對這些資源的爭奪。


人是這個世界的主角,不是AI,常聽人說,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對人的投資是最好的投資。世界上有太多人沒有機會受教育,這裡面埋沒了不知道多少人才,與其花錢在人工智慧,為什麼不花點錢在真正人類的身上,讓他們有智慧呢?要想了解宇宙,需從人著手,AI永遠只是配角,我們千萬別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