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與虛偽
最近一個高中生因為在申請大學時,說自己是最佳辯士,與事實不符而被多所學校取消錄取資格。輿論對此生大加撻伐。這是屬於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們的道德標準真的這麼高嗎?
誠實與虛偽可以一刀切嗎? 如果不是白就是黑,那麼世界上的人全是偽君子,有誰沒有欺騙過人?如果我們把虛偽再細分為:隱瞞,欺騙,造假。那麼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什麼又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就拿申請學校這件事來看,以前每年我都會為一些想深造的學生寫推薦信,他們會把準備好的資料給我看,嚴格來說很多內容都與事實不符,明明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卻把自己吹上了天。這不也是虛偽嗎?老師在寫推薦信時,是不是該老實的說這個學生在吹牛?
在審查學生申請入學的資料時,我通常不太重視那些與學業不相干的資料,因為我知道大部分都在吹嘘,我甚至也不太看他們老師的推薦信,因為很多信也是配合學生在演出。這不是一兩個個案而已,這是一個通病。
當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的時候,挑一兩個人來懲罰就不對了。如果我們的大環境是人人誠實的話,我們可以對學生做這些要求。但如果我們身處爛泥,又如何要求別人出污泥而不染呢?我知道有些學校確實對道德的要求很高,比如西點軍校,作弊就一定被開除。因為這是培養軍事領袖的地方,而品德是最起碼的要求。
隱瞞,欺騙,造假,目的都一樣,但程度不同。只有最後一項是法律所不容許的,前面兩項屬於道德層面,唯一能有效制止的,只能靠自我約束。我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有榮譽制度(Honor system)。學校對學生絕對信任,考試時考卷拿回家自己做,圖書館借書,填了單子就拿走,沒人會管你,學校每一棟樓你都t隨時可以自由進出。學生的榮譽感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結果這種榮譽制度就取代了硬性的校規。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品德教育,,學生自己判斷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如果今天一個學生篡改成績,抄襲論文,那是法律所不容,但若是隱瞞和欺騙,就很難站在一個道德的高度去指責他們。現在社會追捧的是名利,在上位者有誰不在吹牛?有誰不曾欺騙?如果我們用同樣的標準去檢視他們,大概一半的人都該下台。如果我們可以容忍他們的存在,那麼我們又怎能要求每個學生都說實話呢?
'
一個學生成績好不好,反應的是他努力的程度,但是誠不誠實,反應的卻是整個大環境的現實,當大家在譴責這個學生不誠實的時候,不也正好打了這個社會一記耳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