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星期五

人生的三種境界

知否?知否?人生的三種境界         李建平


颱風過後,三首詩句浮上心頭。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吹遠了一縷雲,像煙,像煙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三句詩分別出自,李清照,林徽音和蘇東坡的詩 (詞),表達的是風雨過後的三種心境,惆悵,淡然,與灑脫。就詩詞本身而言,沒有高下之分。這三種心境卻反映了人在不同境遇不同階段對人生的感悟。意境一層比一層高,不經一番風雨,寫不出這樣的句子。沒有一番歷練,不會有如此的覺悟。


第一首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第二首出自林徽音的《雨後天》


我愛這雨後天,
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沒底止的跟著風吹,
風吹:
吹遠了草香,落葉,
吹遠了一縷雲,像煙—
像煙。

第三首是蘇東坡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雨過後三位詩人的心境各不相同。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雖然一夜風雨,外在的景象並沒有改變,她卻感到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綠肥紅瘦點出了她對這一切的無奈。花兒謝了,代之的是茂密的綠葉,生命本就如此,但看在詩人眼裡,卻是一種感傷。

林徽音的這首小詩雨後天,我非常喜歡。短短的幾句話,道出她聒淡的心境。雨過天青,風吹雲散,本就是自然的節律,只有我們的心與自然產生共鳴,這一切才變得如此平靜與美好。世上的一切如草香,落葉和天上的雲,隨風而去。不必勉強,不用強留,我們的心隨著風吹,那是何等的淡定與從容。

蘇東坡的定風波,又是另一種心境。任風雨交加,我竹杖芒鞋吟嘯前行。一襲簑衣一雙草鞋足矣,何懼之有。人生的路途或有坎坷,但換個角度看未必不是一道風景。回首來時路,也無風雨也無晴。不管崎嶇或平坦,回頭望都是一條美麗的路。船行之處或有風浪,眼光放遠一點,仍是風平浪靜。

這三種心境和這三位詩人的個性與際遇有關。李清照一生受感情羈絆,丈夫早逝,所以文中感情的成分特別重。林徽音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她一生中有許多感情的糾葛,但不為他們所困。在感情的泥淖裡,她獨自綻放,多麼的從容與淡定。蘇東坡的境界更勝一籌,他雖然一生坎坷,但豁達開朗,雖然被眨被囚,但心是自由的。在逆境,不僅不為所困,反而能夠享受所處的環境,只有在這種心境下,他才能看到雨後的斜陽,感覺到拂面而來的春風。

這是人生的三種境界,初時我們為逝去的惋惜惆悵。經過一番歷練,我們學會不再受世俗的羈絆,學會順其自然,淡定而從容。最後,我們學會接納自己和周遭的一切,不管順境或逆境,都是我們的養分,不論風雨還是藍天,清晨還是黃昏,我們都能坦然面對,而且欣賞其中的美好,身處紅塵而怡然自得。這三種境界是一個過程,不經過第一階段的煎熬,無法達到第二階段的淡然,沒有第二階段的從容,也不會到第三階段的豁然開朗。

惆悵,淡然與灑脫,你在哪一境界?風雨過後,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