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1990年

 1990年


199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東西德在這一年統一,南非在這一年結束種族隔離。我在這一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大陸,並回到我的家鄉。我在這一年也曾訪問南非,親眼見證到當時南非的改變。這兩次訪問讓我印象深刻,終身難忘。


我在1990年4月造訪大陸。第一次踏上這片在媽媽肚子裡曾經住過幾個月的地方,內心是非常激動的。那時大陸雖然已經改革開放,但依然落後。在羅湖過海關的時候,那𥚃的邊防人員,斜帶著帽,穿著隨便。大街上滿是自行車,很多人還穿著藍色的毛裝,上海黃浦江對岸的浦東,什麼都沒有。我去了故鄉,大哥家裡沒有自來水,只有一盞電燈泡。那時我剛從美國回台灣工作沒多久,美國什麼都進步,台灣正經濟起飛,是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大陸比起外面的世界,差了十萬八千里。可是現在呢,大陸已經翻了不知道多少番,到了那邊覺得什麼都進步。而美國確在走下坡路,30年風水輪流轉,此話一點都不假。


那年的六月初受南非邀請,我率領了一個學術代表團訪問南非,這個團除我之外還有五位其他教授。這裡面有三位後來都做到大學校長。南非對我們的訪問非常重視,行程完全由他們安排並且有專人陪同, 我們參訪了好幾個學校,參加了他們的物理年會,還參觀了好幾個著名景點。他們對我們的學術成就和經濟發展,非常羨慕,很想從我們身上得些經驗。


1990年南非正式取消種族隔離政策,種族隔離是殖民時代留下來的陋規,既不公平,又不人道。經黑人的長期抗爭和國際社會的指責,南非終於做出這個劃時代的決定。黑人領袖曼德拉在關押27年後在那年二月被釋放出來。我們去的時候,雖仍是白人執政,但他們大勢已去,曼德拉最終在1994年成為南非第一個黑人總統,大家都很清楚,這個國家即將開始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變革。這裡面有很多期待也有很多不確定。


我們訪問了好幾個城市不同的大學,裡面的老師學生幾乎都是白人,但他們知道這些都即將改變,他們並說今後學校的經費將大幅縮減,因為政府要花很多錢來幫助那些過去被歧視的黑人。雖是如此,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正面看待,因為既然是該做的事,他們認為自己受點苦也沒關係。


有一次在一所學校,正好碰到也在那裡訪問的諾貝爾獎得主,德國物理學家 von Klitzing. 在吃飯時他坐我旁邊,我問他對德國即將統一的看法?他說, 德國要花大量資金重建東德,對西德的人民是很大的負擔,但統一是大勢所趨也是全民的願望,既然如此,大家作點犧牲也是應該的。我對這位德國物理學家和南非的學術界領袖深表敬佩,他們願意為了國家,為了社會正義,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這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參加了南非的物理年會,年會是由世界最大鑽石商 de Beers 贊助,在晚宴時,我被邀與de Beers 的大老闆們同桌,我的天,那些人珠光寶氣,看起來就是闊氣。可是在這種場合,清一色都是白人。在非洲卻沒有黑人的蹤影,何等諷刺。南非盛產黃金鑽石,挖礦的是黑人,賺錢的是白人。現在局勢即將改變, 對白人他們或將喪失部分利益,但對黑人卻是遲來的正義。


30幾年過去了,上面提到的這幾個國家現在過得如何了?南非和中國現在是金磚國家的主要成員,德國是歐盟的領頭羊。雖然美國仍是第一強國,但其重要性遠不如從前。在 1990年,德國和南非常出現在世界新聞的頭條。而今天,中國和台灣卻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中國崛起已經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台灣高科技的發展,成為中美兩國博弈的焦點。


德國在統一30多年後,結果應該是最好的,出生東德的梅克爾夫人,在這34年間做了16年的總理,並沒有出現因為地域而造成的偏執與歧視。南非的情況不如德國,種族與文化的差異讓黑人與白人的融合顯得困難。犯罪率增加,使得許多人移居海外,最近台灣有新聞報導,光是來自南非的英語教師就超過千人。不過南非自然資源豐富,基礎建設良好,一旦那些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得到解決,前途還是大有可為的。經過30多年,德國與南非的經濟規模在世界上的排名,基本上變化不大,德國由第三退到第四,南非由32變成33。


中國改變最大,1990年,美國的GDP是中國的16.5倍,而現在僅為 1.53倍。大部分的預測都認為中國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過去大家都把中國的落後歸咎於專制極權的統治,可是到現在,他們仍是一黨專政,但為什麼他們卻進步那麼快? 數字會說話,他們的建設也有目共睹。事實上他們的政府,財經政策已經脫胎換股,根本和過去的共產主義不一樣。如果中國還是跟現在的北韓一樣,能有今天的結果嗎?如果我們一直把對中國的印象定格在五十年前的樣子,那就錯估形勢了。1990年中國剛從八九民運的陰影中出來,表面上動亂被鎮壓了,但政府也理解到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兩年後鄧小平南巡發表講話,中國的現代化從此起飛。從1990年到2023年,中國的GDP增加了約50倍。這絕對不是一個不民主不自由的國家可以辦到的。


1990年對台灣也是重要的一年,李登輝當選總統,他延續了蔣經國的開放政策,同年成立國統會,次年成立陸委會和海基會。台灣從加工出口,轉型為高科技出口。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第一次到達26:1。不管在經濟上或兩岸關係上,都是情勢一片大好。


那時台積電才剛成立三年,他們的規模和技術和 Intel有天壤之別,而今天呢? Intel完全甘拜下風。川普說台積電偷了美國的技術。根本胡說八道,就算今天把台積電廠都送給美國,他撐得下去嗎? 台積電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台灣有最優秀的工程師,有配合的政策,更有完善的高等教育,源源不斷地提供優秀人才。我就在科學園區旁的交大任教,那時我正負責興建台灣最新也是世界最好的半導體研究實驗室,沒有這些努力,哪來今天的成果?很遺憾的是,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台灣成了棋子,台積電成了別人勒索的對象。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的經濟和護國神山,怎能如此輕易的被人糟蹋?


1990年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一年,德國統一,南非取消種族隔離,台灣經濟起飛,戒嚴和黨禁已經解除,開放大陸探親。中國正朝向改革開放大步邁進。可是今天呢?我們好像在走回頭路,國與國之間更加分歧更加仇視,以巴巴戰爭,俄烏戰爭,打得沒完沒了,這些國家以前都是親兄弟,但卻骨肉相殘,現在台海局勢也越來越緊張,難道我們也要來一場兄弟之戰嗎?美國目前正在大選,到處都是仇恨的言論與行動。我在美國數十年從來沒看過像今天這樣混亂。


如果 1990年的世界局勢可以用“希望”兩個字來形容,,那麼描寫今天世局的兩個字就是“絕望”。


世界上沒有解不開的冤仇,更何況是兄弟呢?以巴如此,俄烏如此,台海兩岸更是如此。前車之鑒後事之師,30幾年的教訓和經驗,多麼難得。中國,台灣,德國,南非,美國,分散在,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他們就是世界的縮影,大家都住在同一個世界村裡,希望大家都能像當年的東西德和南非一樣,多為對方想想,作點自我犧牲,以追求共同的利益。大家都能齊心協力,共創和平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