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星期日

做研究的毛病

做研究的毛病 

 現在的研究環境比以前我做學生時要好太多了,有先進的儀器設備,有現成的電腦軟體,有隨手可得的網路資訊。可是為什麼學生的研究成果並不見得比以前好,甚至還不如從前。 雖已退休,但經常參加其他教授與學生的group meeting。每個學生的報告內容都非常多,實驗做了一大堆,也算了一大堆東西,可是卻解釋不清楚他們得到的結果。他們可以告訴你是怎麼算的和怎麼量的,可是卻說不出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他們用的現成軟體可以做很複雜的計算,可是卻不見得知道裡面用的是什麼方程式,或者為什麼用這些方程式。他們都會用現成的設備,但要他們自己設計並組裝一套實驗設備就沒辦法了。他們實驗的方法或用到的實驗參數,多半來自學長,而不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碰到問題時,經常在原地繞圈子,找不到可以突破的方法。似乎當我們越依賴現成的東西,我們那種探索真理的本能就變得越糟。我很擔心當AI 時代來臨,學生的學習能力會變得更差,更不會做研究。 台灣的電子和半導體產業非常發達,但多半是為人作嫁,很少有自己的創新或應用。我們製作的晶片常是別人設計的並且使用在別人的系統中,我們自己反而享受不到。這種情形,有點像在餐館裡的二廚或打下手的,而不是大廚。在美國很多中餐館雇用墨西哥人來包餃子,炒菜,切菜等等。他們都做得很好,但要他們去開發新的菜就沒辦法了,他們甚至也不知道如何去享受這些美食。 現在的教育常常是教我們怎麼炒菜,而不是教怎麼做菜。炒菜其實很簡單,只要有好的鍋子鏟子刀子和爐火,大家都會炒,但要知道如何調味,如何搭配菜色,就不那麼簡單了。今天學校的實驗室裡,什麼先進的設備都有,但學生學到的只是如何使用這些設備,而不是這些設備操作的原理。學到的只是皮毛而不是精髓。 過去當我們沒有這些先進設備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腦自己的手去思考去摸索,去發掘去解決問題。但現在我們卻過於依賴現成的設備,軟體和資訊,以致於我們的腦和手變得遲鈍了,這非常可惜,因為腦和手是活的,它們有夢想會創新,它們才是做研究的最主要利器。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成就,相對論和量子論,都是在沒有電腦,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的時代發展出來的。只有人腦有這種本事,不是電腦也不是A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