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到台北一個著名的女中去為交大做宣傳。來聽的都是理組學生,講完後一位學生來問我,老師你覺得我暑假應該讀什麼課外讀物? 我問她平常喜歡看什麼書? 她說小牛頓。我接著問有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沒有。有沒有看過紅樓夢?沒有。那麼水滸傳呢?還是沒有。我就說,你去看看這些古典中國小說吧。她聽了之後,一臉疑惑的走開了。
我很難想像,一個高中生沒讀過這些書。我在初中時,就把這些章回小說讀了個遍(除了紅樓夢)。很多理工科學生認為讀這些雜書浪費時間,只要把物理數學唸好就行了,我不認為如此。做一個科學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和想像力,可是現在的學校教育卻把學生訓練成解題的機器,而不是一個有創新力的科學家。對於一個中學生,那些好的古典小說是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的。
俗話說學問要如金字塔,頂要高底就要寬。有厚實的底部才能支撐高聳的塔頂。在學校裡面的 seminar, 很多學生對於和自己領域無關的演講毫無興趣,都在睡覺。這是對學問的誤解,世界上每種學問都是相關的,你知道多了才能觸類旁通,才能激活新的觀念。著名的物理學家 Richard Feynman 曾經在生物系 sabbatical。很多傑出的科學家都是多才多藝知識淵博的。在我認識名列前茅的同學中,都是每一科成績都好,絕對不會只偏向哪一科。
做學問要像金字塔,別總是蓋成台北101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