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星期一

美國大學的政治力介入

 美國大學的政治力介入,從賓州大學校長辭職談起


昨天(12/9)美國學術界發生一件大事,著名的長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U. Penn)校長伊麗莎白·麥吉爾(Elizabeth Magill)宣佈辭職,隨即校董會主席也宣佈辭職。


這件事源於禮拜二國會的一場聽證會,在聽證會上,她與哈佛大學和MIT的校長被要求對學校最近發生的反猶太運動做說明。當他們被問到:“是否應該懲罰那些呼籲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的學生”時。這三個校長顯然沒有做出讓國會議員滿意的答案。這幾天來自國會和學校背後的財團及金主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Magill受不了,只好辭職。


這件事源於這兩個月來的以巴戰爭,以色列為了報復哈馬斯,對迦薩發動大規模攻擊,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傷亡。全美各學校許多學生團體就集會抗議,反對以色列的殘暴及美國政府的支持。在這些抗議活動中,難免有一些激烈的言論,要對猶太學生不利,甚至威脅他們的生命。有些學校並沒有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制止這些行為,並對這些抗議者做出懲罰。因此引起許多對學校捐款者的抗議。於是Harvard,  MIT, U. Penn 這三所龍頭大學的校長就被找去國會聽證會說明。


 能夠做到這三所大學的校長,都是飽學之士並且行政歷練豐富。很巧合的,這三位校長都是女性,Magill才上任一年多,而哈佛校長Claudine Gay和MIT校長Sally Kornbluth都是今年才剛上任。Gay更是有史以來哈佛第一位黑人校長。他們三人不可能站在反猶太主義那一邊,在族群議題上都非常小心,也不可能犯錯。但在周二的眾議院教育和勞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在反猶太(anti-Semitism)這個敏感議題上卻沒有做出政治正確的答案。他們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用法律正確的言詞來回答一個政治及道德敏感的問題。


Magill被問到,“那些呼籲要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的言論是否違反了學校的政策?”,她回答:如果這些言論變成行為時,就構成騷擾(harassment)。當繼續被追問時,她答說,要看這些言論的上下文才能決定。詢問她的眾議員,聽了之後當場就火了,“我要你回答是或不是,結果你言詞閃爍講那麼多廢話,難道種族滅絕這種事還要看上下文?” Magill是法學教授,我相信他的回答是發自內心,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她必須保障所有人的言論自由。可是她忘了面對的是誰,美國這些常春藤私立學校都要靠私人和企業的捐款,而這些金主大多是猶太人,他們不僅有錢,在政治上也有影響力。Magill在聽證會後壓力馬上就來了,一個主要的私人捐款者立即宣佈取消對賓州大學一億美元的捐款。著名的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也立即寫公開信要求校長下台。最後Magill只能黯然下台。


哈佛大學和MIT校長的回答其實也差不多,哈佛校長很快就意識到所犯的錯誤,第二天就公開道歉。不過這場風波還沒有完,在聽證會結束後,有74位眾議員聯名要求三位校長下台。連白宮都發表聲明,譴責這三位校長在聽證會上的發言。現在三個校長走了一個,另外兩位還在熱鍋上,前途堪慮。


美國校園常有槍擊案,但從來沒聽過那一個校長為此下台。可是這次為了一些抗議學生的激烈言詞,讓這些校長受盡屈辱甚至辭職下台。這就是美國的政治力進入校園的實例。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有錢人及財團對政客的政治獻金可以左右美國的政策,政客們也不得不買他們的帳。學校仰賴他們的捐款,也不得不聽他們的。形式比人強,就算是世界第一流的學府,在這些勢力下也不得不低頭。


註:

我們常認為美國大學校園自主,其實並不盡然,有兩樣東西在校園裡是禁忌,一是族群問題,另一個就是反猶太主義。這次事件反應的時後者。至於前者,各大校園都在近幾年對過去的一些人進行清算。兩年前,我的母校加州理工學院,就把學校的第一任校長也是對學校最有貢獻的密立根,Robert Millikan, 除名。原因是他在早年曾經主張優生主義(eugenic )而有一些性別及種族歧視的言論。就因為如此,校內所有冠有他名字的東西全部改掉,學校著名的地標密立根圖書館,就被改名了。這些其實都是學校在壓力下不得已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