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研究生的一些建議
現在的學生在 meeting 的時候,都會用 PowerPoint 準備一大堆投影片,有實驗數據,有計算結果,有圖表有數學公式,有照片,有圖形。可是半個多鐘頭的報告下來,常覺得沒什麼內容,都是些枝微末節的東西。我可以看出來他們都很認真,花了很多時間準備投影片,可是在洋洋灑灑的報告後面,總覺得少些了什麼。
回想我以前做學生的時候,沒有個人電腦,向老師報告,多半寫黑板。要計算自己來,非不得已要作數值運算,要到計算機中心把寫好的程式打卡,然後送進去排隊等結果,算一樣東西搞個老半天。要畫圖做投影片,需要到學校的專門單位,委托他們做。比起今天學生所擁有的工具,我們是差遠了。 可是我們的研究成果,卻一點也不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現在每個學生都有電腦,找資料不用去圖書館,作計算有現成的軟體,實驗設備應有盡有,可是在這種資源充足的情形下,學生容易過度倚靠這些現成的工具。碰到不知如何解決的問題,立即的反應通常是上電腦找答案,他們用手打鍵盤的時間遠比用手做計算的時間來得長,眼睛盯著螢幕看的時間也遠比動腦去想的時間來得多。電腦雖然帶給我們很多方便,但是太倚靠它,反而讓自己喪失了消化,理解,及創新的機會。
英文有句話說。 garbage in garbage out. 現在大家作計算太方便了,有很多現成的軟體可用,隨便放一些參數進去,按幾個鍵結果就出來了。最後算了一些自己都無法解釋的東西。做實驗也是一樣,設備既方便又好用,結果量了一堆沒什麼意義的東西。做半導體實驗時,不管做了什麼,就用電子顯微鏡(SEM) 拍張照,有點像現在大家用手機照相一樣。照了一大堆沒用的照片。
學生們都很認真,花了好多時間在電腦前面和實騐室裡。可是有一件事被他們忽略了,就是用自己的腦子。放著最好的不用,而去用一些別人用過的東西,這多麼可惜。用自己腦子想出來的東西,一輩子不會忘掉,撿現成的,最後還是還給別人。
現在年輕人的資質並不差,努力的程度也不差,所欠缺的是沒有好好使用自己的腦。他們會在社交媒體如 Facebook, Instagram, TikTok,上搞創意,可是卻沒有在自己的研究上多用點腦子,一個人頭腦最好的時候就在二十幾歲,不好好使用它,實在太可惜了。
岳飛說得好: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