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星期一

論文口試的故事

 每一個博士候選人在完成博士論文後都需要經過最後的口試,在口試委員面前進行答辯,當所有的委員都同意並在論文上簽字後,才算正式畢業。在一般情況下,經過數年努力,口試通過應該不是很大問題。但也有少數例外,我來講三個這樣的故事,第一個是我看來的,第二個是我聽來的,第三個則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海森堡的論文口試


海森堡是量子力學的發明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可是他的博士口試卻差點沒有通過。他是慕尼黑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桑莫非(Arnold Somerfeld)的學生,他的論文是關於流體力學裡一個相當困難的問題。當論文被接受後,1923年的7月他舉行了論文口試。口試委員除桑莫非外還有韋恩教授和另外兩位教授。韋恩(Wilhelmina Wien)是當時的系主任也是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他認為所有的物理博士都應該對實驗物理有一定的瞭解,於是他問了海森堡幾個實驗的問題,首先他問Fabry Perot interferometer的解析度是什麼?海森堡對於實驗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對這個問題答不上來,韋恩又問望遠鏡及顯微鏡的解析度為何?海森堡還是搞不清楚,他又問蓄電池的原理是什麼?海森堡被他問的矇了,什麼都答不上來。韋恩非常生氣,不打算讓他畢業。桑莫非為了這個高徒與韋恩激烈爭論,最後兩人分數平均,讓海森堡以最低的分數通過論文口試。海森堡被嚇出一身冷汗,一向自視甚高的海森堡當夜就灰頭土臉的坐了火車離開慕尼黑去了哥廷根。


他在哥廷根做波恩教授(Max Born)的助理,開始了他輝煌的研究生涯,他第一個提出量子力學的理論,並發現了不確定原理。很有趣的是,他用了當年沒搞清楚的顯微鏡解析度,非常清楚的解釋了不確定原理。


費曼(Richard Feynman) 當掉葛爾曼(Murray Gell-Mann)的學生


這個故事是滋外格(George Zweig)教授說的。Feynman 和 Gell-Mum 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王牌教授,Zweig 是他們的學生,也是 Quark Model 的發現者(與 Gell-Mann 同時但獨立發現)。他畢業後也是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有一次 Gell-Mann 的一個學生要畢業口試,但他要去外地開會,就請 Zweig 代他主持口試。口試委員除 Zweig 外還有 Feynman 及其他教授。口試結束後,Zweig 和其他教授都很滿意,只有 Feynman 覺得這個論文不夠格,不能通過。於是叫了這個學生來,給了一堆建議,要他改寫然後重新考試。這個學生當場傻了眼,要知到做 Gell-Mann 的學生,絕不是省油的燈。可是被 Feynman 批評,他也無話可講。照理說以他的能力再花點時間把論文改一改,還是可以畢業,可是他從此心灰意冷,不想再做物理,就退了學改行學醫,後來做了醫生。Feynman 和 Gell-Mann 是同事也是好友,可是在這種事上,Feynman 一點面子都不給。


我把一個博士生給當了


有一次台大一個博士生找我去做口試委員,他的指導教授我也熟,就一口答應了。考試當天,指導教授要去開會,講了幾句話就先行離席。口試時我們發現這個學生的研究有很大瑕疵,不是簡單改一改就可以過關。於是口試委員一致決定不予通過,告訴學生,讓他把一些部分重新做一做,再多做一些分析,半年後再來考,那天的口試就算沒有舉行。那位同學當然非常失望,會議就這樣結束了。


沒想到第二天下午這個學生到新竹來找我,拿了一張口試簽名單要我簽字。他說他已拜訪了其他口試委員,重新向他們解釋了他的研究,他們都同意讓他畢業並已經簽了字,我看那張簽名單,果然大家都簽了字,就缺我一個。我對他說,才半天時間,論文也沒改,有問題的地方仍在,我怎麼可能改變主意呢?他說他的研究已經發表論文,表示沒有問題。我說,世界上論文多得是,並不表示所有發表的論文都是對的。我拒絕簽字,對他說,我不能做違背良心的事。不過我看他情詞懇切,別的委員又都簽了字,就對他說,你乾脆把我的名字拿掉,就當我不是口試委員,這樣你一樣可以畢業,而我也不必為難。他說口試委員名單已經報到教育部是不能改的,我不知道這個規定,不簽字就是不簽。他看我態度堅定,只好走了。過了幾個月,有一次我去台大,問那邊的學生關於這位同學的事,他們說他已畢業,很顯然的我的名字還是從口試委員名單中被拿掉了。


博士論文口試很少聽到有人被當掉,一個學生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而且一定有一些成果。口試委員通常不願意做壞人,再加上委員們和指導教授多半認識,也不願意給人難看,於是口試常常就成了一個形式。但是從上面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真正忠於真理與良知的人是不會管這些的。海森堡的天賦人人皆知,他的指導教授桑莫非更是名師(他的學生中有四個獲諾貝爾獎),可是韋恩一點面子都不給。Gell-Mann 是名震一時的物理學者,可是 Feynman 不管這一套。至於我,雖然不能與這些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相比,可是我知道做一個科學家的良心,在真理面前我是不會低頭的。


口試本來就有主觀成份在內,每個人的標準不盡相同,有人覺得好也有入覺得不好,就會造成上面的結果,並不是口試委員不公平,除非大家都得到一致的結論,學生通常並不會立即被當掉,而是會給予另外一次機會,讓他可以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