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4日星期日

學術界的虛假與誠實

當我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時, Max Delbruck 教授 (1969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在典禮上致詞,他說了一句話我終生難忘,他說: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誠實,若你不誠實,你就不夠資格做一個科學家。科學研究追求的是真理,如果你的研究不夠真,那就失去了科學研究的意義。

 我記得在我博士口試前一個禮拜,有另外一位同學口試,他足足考了一個下午,結束後對我說,真不好考,因為口試委員要他把論文大幅修改並註明每一張圖的來源,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的論文是灌了水的,用了一大堆別人已發表的圖表,企圖矇混過關。他恐嚇我說,你下禮拜考試小心點,不容易過關。結果我口試只花了一個多鐘頭就結束,論文一個字都不要改。後來那位同學畢了業就去做房地產經紀人了,再也沒有走回科學這條路。

 再講一個故事,有一回在課堂上,一個老師說他曾跟費曼(Feynman) 合寫過一篇論文,正準備拿去發表的時候,他收到別人一篇論文的 preprint,內容和他們的論文差不多,他很失望地去告訴費曼,費曼笑著說:很好,這表示我們的 idea 不錯,別人也想到了。這就是一個科學家該有的態度,他的目的在追求真理,而不是發表論文。

 我們再看看台灣的學術界,最近的論文門令人心寒。讀書好像只為了求學位,而不是求知識。教授指導學生好像是在求業績,並不是真的傳授知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社會上對官大學問大的認知,讓從政的人都想弄一個學位,而且最好是台大的。學校的升等及獎勵制度,強調的是量而不是質,大家所重視的是論文寫了幾篇,學生指導了幾個,而不是學問本身。於是有的教授就拼命收學生,人多好辦事,業績自然就好了。

 我前面講的那位 Max Delbruck 教授,在我做學生的時候有一陣子常到我們實驗室來做實驗,那時他已年過70 ,已是諾貝爾獎得主,但他一個人半夜來用我們的雷射做實驗,沒有帶任何學生,一個人親手自己做。這才是真正令人佩服的科學家。他不是為出名,不是為多寫一篇論文,純粹是為了興趣為了真理。

 台灣的學校什麼時候能夠不再追求虛榮,不再把學問的產出像販賣商品一樣的追求業績,才有可能真正的成為一流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