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星期二

人民公審

 這幾天師大抽血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在媒體和網路上天天都是它的新聞。對這件事的指責,控訴,檢討,鋪天蓋地。儼然成了全民公審。大家所指責的不僅是這位老師,還有她隸屬的系院和學校,甚至整個教育體系都受到牽連 。有點像一人犯罪株連 九族。有人說這個案件源於師生間權力不對等,那麼現在網路大軍對那個老師的攻擊不也是權力不對等嗎?如果一個位高權重的人欺負弱小是不對的,那麼我們這些參與公審的人對於這位老師是不是也一樣呢?


這本是一個法律案件,一件違法的事,法院會處理,我們實在不應該幫忙陪審。在台灣這種事情屢見不鮮,在新聞上我們常看到一個罪犯,被警察押著,旁邊圍了一大群記者,七嘴八舌的問,你為什麼要殺人?後不後悔?然後還會跑去敲他父母的門,問候他們知不知道犯案的動機。一個人犯了案,結果大家都成了法官和執法者。


我覺得整個事件反映出這個社會對法律的無知,一個教練要求對整個球隊抽血來做研究,在沒有得到學生同意下硬是這樣做是違法的。這些學生難道不知道嗎?我在美國參加過幾次這一類醫學的實驗,事前他們都要徵求我的同意,並且告訴我個人的權益是什麼。即使你簽了字,到時候若反悔也絕不勉強。你也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隨時叫停。我相信台灣這方面的法律應該是一樣的,那麼這些明知是違法的事,為什麼要配合呢?難道他的權威真的就把這群學生嚇到了嗎?若妳反對,她真敢把你當掉或開除嗎?我不相信她會真敢這樣做,更不相信學校敢配合這樣做。


所以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權益,知道法律的邊界。社會上到處充滿了權力的不對等,這是制度所允許的,沒什麼不對。在公司裡一個小職員的上面有科長,經理,處長,副總,總經理。每一層都權力不對等,但並不表示上司可以對下屬做無理的要求。在學校裡,老師和學生的權力也不對等,但老師的要求必須是合理的,老師規定的作業,考試,上課秩序,必須遵守,學生不能說這違反我的意願。同樣的,如果做研究的時候,老師要你篡改數據,做不實的陳述,你就應該當場拒絕,如果他對你脅迫,你就,去學校告他違反學術倫理。這就叫依法行事,只要你站得住腳,沒有人能把你怎麼樣。


這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也不必過度渲染成為教育界的通病。這幾年學生權益高漲,動不動就提出申訴,告狀,弄得老師怕學生,不敢管學生,結果反而風紀渙散,學校對於學生的不當行為睜隻眼閉隻眼,這豈是教育該有的現象?結果最後受害的還是學生。


幾年前的洪仲丘事件也是一個例子,一件軍中不當軍紀事件,演變成社會運動。事後雖然軍方做了許多改進,但整個軍人形象,與士氣受到極大打擊,整個兵役制度被迫改變,沒有人願意當兵。入伍訓練時,長官不敢做嚴格要求,甚至在大太陽下不敢要求出操。那時候的輿論對軍方極盡誣蔑。結果現在呢?當我們在要求大家保家衛國的時候,要加強軍事訓練的時候,大家還願意嗎?


一件違法的事,就應由法院處理,不必人民公審。如果什麼事我們都要插一腳,那我們還要司法做什麼?現在的問題是,人民的法律素養不夠,在上位者以為位高就可以為所欲為,在下者,受到不公平待遇,反倒認為理所當然。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們的司法公信力不夠,看看輿論對司法的影響有多大就知道了,法官判案受輿論壓力,反而做出不公正的判決。


人民公審是很可怕的,因為有的人會操縱民意來引導司法的判決。沒有法律常識的人常常是跟著風向走,萬一走錯了,反而成了為虎作倀的幫兇。這次的抽血案件,越演越烈,千萬不要弄垮了我們整個體育界和教育界。老百姓的過度熱心,有時候是會有反效果的。


不能自拔的孤獨你讀完這部小說,你一定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台積電與新竹

 昨天在網上看了台積電的法說會,令人振奮,看到他們所交出的成績單,深感驕傲,不是因為我是什麼大股東,而是因為他是我的鄰居,我親眼看著他成長茁壯。它成立於1987年,也正是我回國教書的那一年。我教的就是半導體和電子工程。我的學生一大堆都進了台積電。我親眼看到他們廠房一個接一個的蓋,技術一年比一年進步。現在全世界最先進的IC全是他做的,人工智慧靠他,手機靠它,未來的世界都要靠他。可是我這個幾十年的鄰居,好像只有羨慕的份,我過去是一個窮教員,現在是一個退了休的教員,是我不長進呢?還是這個鄰居太不夠意思了?

我不是唯一有這樣想法的人,新竹的交通和建設現在和以前好像沒什麼兩樣,街道還是那麼狹小和擁擠,上班的時候大家還是騎著摩托車塞在光復路和寶山路上,人走在路上要和飛馳而過的汽機車爭道,我們要忍受噪音和空氣污染。這裡的房價因為科學園區的發展,水漲船高,弄得大家都買不起。這裡的人口增長太快,中小學不足,許多家長擠破了頭才能把小孩送進理想的學校。


台積電是人工智慧的推手,所有的晶片都是他做的,可是有多,少是用在我們身上?現在先進的國家,無人駕駛的電動車滿街跑,各種自動化設備到處都是,照理說台灣應該領先全世界,可是為什麼沒有呢?我們好像永遠只是供應鏈的一環,我們什麼時候才能享受到高科技所帶來的成果呢?


台積電為我們國家賺了很多外匯,可是除了錢我們還得到什麼?我們老百姓所要的是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更便捷的交通,可是我們沒有。相反的,我們卻得忍受這些新科技所導致的高污染和缺水缺電的危機。


護國神山不是一個人造的,是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整個國家全力支持的結果。台積電賺的錢是不是該多用在我們老百姓的身上?特別是新竹,我們忍受已經太久了,我們需要一個生活環境配得上台積電這樣世界級的大公司。否則一個光鮮亮麗的台積電,坐落在一個雜落後的社區裡也不太像話。我們這些鄰居都以台積電為榮,台積電可不可以也讓我們沾點世界第一的光呢?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素養教育與學業歷程

 現在中小學注重素養教育,不管什麼科目都要跟日常生活扯上關係,考試時每一題都會描述一個假設的情境,然後要你做答。上了高中後,每學期要上傳學習歷程,作為以後申請大學的審查資料。這種制度已經實施了好幾年,不知成效如何?


這種教育及升學方式目的是評估學生是否能活用所學的知識,加強學習的廣度與均衡度。針對這些,一大堆補習班應運而生,有人在小學就去補習素養教育。升大學時還有一條龍服務,教你如何準備學業歷程。我覺得不管什麼制度若可以靠補習幫忙,就不是什麼好制度。教育部所倡導的素養教育及多元學習,用意雖佳,可是制度如果訂得不好,效果會適得其反。


素養是日常生活中培養的,我不知道要如何補習,補習出來的素養根本不是素養。至於學業歷程,要填寫的項目包括:修課紀錄,學習歷程自述,成果作品,老師評語,等等。這很像有些公司要求員工每年上繳的自評報告。這種風氣怎麼也會延燒到中學生頭上。十幾歲的年輕人正值青春期,希望自由,最怕別人管。現在卻要他按時交報告,這簡直比考試的壓力還大。


要教育鬆綁,讓學生主動學習,並不是由上而下的告訴學生要這樣做那樣做。我看了108課綱,只覺得每一個學生頭上又多了一個緊箍咒。他頭痛都來不及了,還要如何自由思考,自主學習?如果你要愛因斯坦或費曼來寫他們的學業歷程,大概連大學都進不去。


很多人都有一個迷失,認為不管什麼事都可以教,都可以補習。多年前有一次到教育部開會,主題是如何加強學生的創新力,參加的人有許多中小學老師和負責人。其中一位老師站起來說:我們已經規劃了課程去教學生如何創新。我很訝異,原來創新是可以教的!創新的源頭是好奇心,讓學生有自由想像的空間,如果是被動的學習,那就不是好奇心,也不是想像力,更不會產生什麼好的創新。


一個城市裡家境富裕的小孩和一個鄉下家境平寒的小孩,學業歷程是很不一樣的,前者在學校有很多課外活動,有機會參加各種競賽和社會服務。可是對一個鄉下的窮小孩,他下了課就要回家幫忙做家事,幫父母賺錢,他哪來那麼多閒工夫去參加那些與課業沒有直接關係的活動?


我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女兒在讀小學時,有一次第二天要考試,我就問他你怎麼不準備準備?她答說,明天的考試是平時測驗,如果我現在讀書的話就考不出我平時的程度了。這話真有道理,我啞口無言。後來他在申請讀研究所的時候,要寫一篇文章講講他自己(大概也算是學業歷程),頭一句話就說,As a basketball player ⋯⋯。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說,The game is come to the end ⋯⋯。整篇文章大部分都在寫打籃球。我說你寫這個幹什麼,他說我是籃球校隊,這就是我做的啊?學校沒有規定要怎麼寫,我女兒就實話實說,這才是真的學習歷程。


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學習歷程也不一樣,不能規定要怎麼寫,要包括些什麼。有人下了課去補習,有人下了課去幫父母賣菜,一個在補習班裡學習什麼是素養,另一個卻在現實的環境中學習如何生活。請問哪一個比較好?你會錄取哪一個?要我來選,我當然選第二個。


放過孩子吧!讓他們有機會喘息,對於一個生氣蓬勃的年輕人,千萬不要管太多,不要把大人那一套 KPI 的東西用在他們身上。要追求高的素養,不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