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2日星期五

愛心與金錢

 愛心與金錢


最近台灣發生虐童案,很多人把矛頭指向社工人員。其實這很不公平,關懷弱勢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社工人員不過是站在第一線而已。當我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該先問問自己做了些什麼?


目前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並不完善,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有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你曾經把衣服和飯菜送到他們家嗎?你說要關懷弱勢,你曾經收留過無家可歸的人嗎?你曾經把你的東西與有需要的人分享嗎?很多人願意捐錢,但不願意以行動幫助別人。在這個功利的社會,大家都認為金錢萬能,殊不知愛心並不能用金錢來買,當我們吝嗇的只願意用錢來行善的時候,它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一個孤兒要的是你的愛,一個心靈受傷的人要的是你的陪伴和關心。如果我們用錢去找別人替我們行善,那些拿錢辦事的人,有可能真正付出愛心嗎?


要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必須扭轉整個社會的氛圍,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那些中上階層的人,因為他們聲量大,消費力強,影響力也大。那些底層的人,他們沒錢沒勢,只要他們不吵不鬧,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等到一旦問題發生,多半悲劇已經發生無法挽回。就好像一個人明明知道身體有問題,但不去理會,等到有一天受不了了去看醫生,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我知道在新竹,這個收入最高的城市,就在科學園區後面,有一所中學,裡面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小孩,他們行為乖張不受管教,許多人的思想都是扭曲的。他們的家庭多半是破碎的,窮困的,有的學生必須每天早上做完農活才能上學,也有人無法吃飽三餐,他們對前途沒有希望,有人很可能因此就走入歧途而作奸犯科。錯不在他們,而在那些忽視他們的人。諷刺的是,就在他們旁邊住著許多富有的園區高管和工程師,而他們的小孩是被送到較遠的好學校。我相信這些有錢人,不會吝於施捨錢財,可是若要他們與那些貧困的人住在一起,讓他們小孩在一起上學,他們就不願意了。


 我來講一個較為正面的例子,在美國我認識一對年輕夫婦,收入不高,住的也很普通。他們一結婚就從中國領養了一個一輩子只能坐在輪椅上的殘障小孩。為了領養他,政府規訂他們結婚兩年內不能有自己的小孩,並且要滿足許多嚴格的規定。他們改裝了房子和車子,以方便這個小孩出入。由於這個孩子在國內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什麼都要從頭開始教,如今過了八年,這個小孩已經成年,搬到外面去住了。這對夫婦也有了自己的兩個小孩,現在一個七歲一個五歲。


我經常去他們家,在那裡常會遇見不認識的人。有一次他們跟我介紹一位來自阿富汗的老太太,她是那裡來的難民,在他們家一住就是好幾個月。又有一次在他們家碰到一個非裔美國婦女,她在附近一家店做店員,可是沒錢在外面租房子,他們就讓她住到家裡來。他們家客廳中間有一個簾子,我問這是為什麼?他們說,你看在簾子後面有一個長沙發,如果有人沒地方住,簾子一拉,就可以睡在這裡。他們為了讓那些陌生人有地方住,寧可一家四口擠在一間臥室𥚃,或者乾脆在客廳打地鋪。


因為我家只有我和太太兩人,有好幾個空房間,他們問我要不要介紹阿富汗難民來住?我連忙搖頭,我可不想讓陌生人住在家裡。我把這事告訴一個鄰居太太,她說你千萬不能讓他們進來,否則這裡的治安可能會變差,房價會下跌。這就是一般人的想法。


他們家很雜亂,東西堆得到處都是,全是從各地收集來要分發出去給難民的。有一次我看到好多舊縫紉機,他們會先修好再送出去。他們家的東西好像沒有什麼是真正屬於自己的。不管是傢俱,用品,玩具都常常是這禮拜還在,隔幾個禮拜就不知道又送到那裡去了。


現在兒子上小學一年級,他們把他送到一個墨西哥人為主,講西班牙語的學校(Spanish immersion school)。這個學校要到三年級才會教英文,這個小孩是學校裡唯一的中國人。一般華人家庭都喜歡把小孩送進好學校,可是他們家不一樣,他們說要讓小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與弱勢的墨西哥人相處。他們做這些事好像天經地義,從不覺得是做了什麼好事,也從不會講給別人聽,只有我在替他們說。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愛心,但我們做出來常是勉強的,是為了做好事而做的。而那對夫婦做這些事完全是發自內心,是自然的,是心甘樂意的。我不知道他們如何發現那些有需要的人,又怎麼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我們的愛心常是被動的。當有人要你捐款時,你會慷慨解囊,但對於旁邊有需要的人,卻可能視而不見。我們慣於用金錢把自已和需要的人隔開,用金錢來替我們行善,而不願意自己投入。


自由市場競爭下弱肉強食所造成的M型社會已無法避免,這種情形只會越來越厲害,虐童案不會只是單一個案更不會是最後一次,在強與弱兩個山頭之間,我們不可能只用金錢來架起兩者之間的橋樑。物質的差距固然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但心靈的隔閡更加深了強與弱之間的距離。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愛心。不只是金錢,而是用我們的雙手用我們的心靈去擁抱去關懷那些需要的人。


註:那個現在一口流利西班牙文的小孩,是我可愛的小孫子。他現在會說西班牙文,英文和中文。他因為是學校唯一的中國人,所以非常受歡迎,他在學校如魚得水,既沒功課也沒考試,和墨西哥人一樣樂觀開朗。 只有我在旁邊著急。


愛心與金錢


最近台灣發生虐童案,很多人把矛頭指向社工人員。其實這很不公平,關懷弱勢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社工人員不過是站在第一線而已。當我們在指責別人的時候,該先問問自己做了些什麼?


目前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並不完善,有太多需要幫助的人。有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你曾經把衣服和飯菜送到他們家嗎?你說要關懷弱勢,你曾經收留過無家可歸的人嗎?你曾經把你的東西與有需要的人分享嗎?很多人願意捐錢,但不願意以行動幫助別人。在這個功利的社會,大家都認為金錢萬能,殊不知愛心並不能用金錢來買,當我們吝嗇的只願意用錢來行善的時候,它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一個孤兒要的是你的愛,一個心靈受傷的人要的是你的陪伴和關心。如果我們用錢去找別人替我們行善,那些拿錢辦事的人,有可能真正付出愛心嗎?


要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必須扭轉整個社會的氛圍,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那些中上階層的人,因為他們聲量大,消費力強,影響力也大。那些底層的人,他們沒錢沒勢,只要他們不吵不鬧,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的存在。等到一旦問題發生,多半悲劇已經發生無法挽回。就好像一個人明明知道身體有問題,但不去理會,等到有一天受不了了去看醫生,已經病入膏肓無可救藥。


我知道在新竹,這個收入最高的城市,就在科學園區後面,有一所中學,裡面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小孩,他們行為乖張不受管教,許多人的思想都是扭曲的。他們的家庭多半是破碎的,窮困的,有的學生必須每天早上做完農活才能上學,也有人無法吃飽三餐,他們對前途沒有希望,有人很可能因此就走入歧途而作奸犯科。錯不在他們,而在那些忽視他們的人。諷刺的是,就在他們旁邊住著許多富有的園區高管和工程師,而他們的小孩是被送到較遠的好學校。我相信這些有錢人,不會吝於施捨錢財,可是若要他們與那些貧困的人住在一起,讓他們小孩在一起上學,他們就不願意了。


 我來講一個較為正面的例子,在美國我認識一對年輕夫婦,收入不高,住的也很普通。他們一結婚就從中國領養了一個一輩子只能坐在輪椅上的殘障小孩。為了領養他,政府規訂他們結婚兩年內不能有自己的小孩,並且要滿足許多嚴格的規定。他們改裝了房子和車子,以方便這個小孩出入。由於這個孩子在國內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什麼都要從頭開始教,如今過了八年,這個小孩已經成年,搬到外面去住了。這對夫婦也有了自己的兩個小孩,現在一個七歲一個五歲。


我經常去他們家,在那裡常會遇見不認識的人。有一次他們跟我介紹一位來自阿富汗的老太太,她是那裡來的難民,在他們家一住就是好幾個月。又有一次在他們家碰到一個黑人婦女,她在附近一家店做店員,可是沒錢在外面租房子,他們就讓她住到家裡來。他們家客廳中間有一個簾子,我問這是為什麼?他們說,你看在簾子後面有一個長沙發,如果有人沒地方住,簾子一拉,就可以睡在這裡。他們為了讓那些陌生人有地方住,寧可一家四口擠在一間臥室𥚃,或者乾脆在客廳打地鋪。


因為我家只有我和太太兩人,有好幾個空房間,他們問我要不要介紹阿富汗難民來住?我連忙搖頭,我可不想讓陌生人住在家裡。我把這事告訴一個鄰居太太,她說你千萬不能讓他們進來,否則這裡的治安可能會變差,房價會下跌。這就是一般人的想法。


他們家很雜亂,東西堆得到處都是,全是從各地收集來要分發出去給難民的。有一次我看到好多舊縫紉機,他們會先修好再送出去。現在兒子上小學一年級,他們把他送到一個墨西哥人為主,講西班牙語的學校(Spanish immersion school)。這個學校要到三年級才會教英文,這個小孩是學校裡唯一的中國人。一般華人家庭都喜歡把小孩送進好學校,可是他們家不一樣,他們說要讓小孩子從小就知道如何與弱勢的墨西哥人相處。他們做這些事好像天經地義,從不覺得是做了什麼好事,也從不會講給別人聽,只有我在替他們說。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愛心,但我們做出來常是勉強的,是為了做好事而做的。而那對夫婦做這些事完全是發自內心,是自然的,是心甘樂意的。我不知道他們如何發現那些有需要的人,又怎麼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我們的愛心常是被動的。當有人要你捐款時,你會慷慨解囊,但對於旁邊有需要的人,卻可能視而不見。我們慣於用金錢把自已和需要的人隔開,用金錢來替我們行善,而不願意自己投入。


自由市場競爭下弱肉強食所造成的M型社會已無法避免,這種情形只會越來越厲害,虐童案不會只是單一個案更不會是最後一次,在強與弱兩個山頭之間,我們不可能只用金錢來架起兩者之間的橋樑。物質的差距固然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因,但心靈的隔閡更加深了強與弱之間的距離。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愛心。不只是金錢,而是用我們的雙手用我們的心靈去擁抱去關懷那些需要的人。


註:那個現在一口流利西班牙文的小孩,是我可愛的小孫子。他現在會說西班牙文,英文和中文。他因為是學校唯一的中國人,所以非常受歡迎,他在學校如魚得水,既沒功課也沒考試,和墨西哥人一樣樂觀開朗。 只有我在旁邊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