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7日星期日

諾貝爾奬的故事

 諾貝爾獎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有無數人被提名,有人當選也有人落選。被提名最多次,卻從來沒有當選過的是 Arnold Sommerfeld。他是慕尼黑大學教授,鼎鼎大名的物理學家。他的四個學生,Heisenberg, Pauli, Bethe, Debye,和三個Postdoc, Pauling, Rabi,  von Laue 都得了諾貝爾獎。他在 1918到1951年間總共被提名了84次。他的名字幾乎年年上榜,可是卻無緣得獎。他在物理上的貢獻很多,可是就差石破天驚的一個。他有許多忠實粉絲,比如普朗克,曾提名他七次,還有一位著名的動物學家, Ludwig Plate 提名他13次。 Sommerfeld作育英才無數,交友廣闊,提名他的人也都是有名的科學家,但瑞典的皇家科學院就是不買他的帳。


普朗克是量子理論之父,1918年諾貝爾獎得主, 曾被提名過74次。他也很熱衷提名別人。從1901年第一次諾貝爾獎開始,到1937年,他總共提名過41次。幾乎每年都會提名,有時物理提名一個,化學再提名一個。


愛因斯坦被提名過62次,在1920年代初他是被提名最多的物理學家。1921年有14個人….,所以1921年的獎留到1922年才頒給他。那些提名他的人,看到他沒拿到獎,所以192年又繼續提名。愛因斯坦自己曾提名過七位候這人,這七個人通通都當選。1932年,他提名 Heisenberg和Schrodinger. 結果只有Heisenberg當選,第二年他再提名Schrodinger,Schrödinger才(和Dirac)當選。


吳健雄用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恆,在李政道,楊振寧1956年獲獎後很多人替她抱不平,她被提名過七次,但還是無緣獲獎。女性獲物理獎的很少,一共只有四個。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女性,除了吳健雄外還有,Lise Meitner 和 Jocelyn Bell Burnell . Meitner 在1938年和Otto Hahn發現核分裂,Hahn因為此發現在1944年獲諾貝爾獎,可是沒有 Meitner的份。Hahn其實是化學家,Meitner才是物理學家。是她解釋了核分裂的物理機制。Fission這個名字也是她起的:她一共被提名過49次諾貝爾獎,其中30次是物理獎,19次是化學獎。至於Jocelyn Bell,她於1967年在劍橋大學大學做學生時,用無線電天文望遠鏡觀測到週期性的無線電波脈沖,這就是後來稱為的Pulsar。觀測到這種訊號是她很有耐心用了很多時間發現的。可是後來在1974年是她的指導教授 Anthony Hewish得了諾貝爾獎。為了彌補她沒有得獎的遺憾,2018年她獲頒了一個金額高達三百萬美金的break through Award。這金額比諾貝爾獎要高多了。


除了這幾位女性之外,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的著名科學家很多。當然誰該得獎誰不該得獎,見仁見智。在我心目中,下面幾位確實是遺珠。

1,發現元素週期表的門德列夫。他 1907年去逝。如果多活幾年,應該有他的份。

2,黑洞理論的霍金。很可惜他死後,,黑洞的影像和重力波才被發現,否則諾貝爾獎應該有他一份。

3,Edwin Hubble, and Georges LeMaitre, 宇宙膨脹及大爆炸理論。